醫患故事 | 有一種信任叫:三胎,我依然來找你!
程亞楠是貴陽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這天她和平常一樣在崗位上忙碌著,突然有人敲開了她診室的門喊道:“程醫生,我又來找您了。”程亞楠抬頭一看,原來,是她的“老熟人”……
2020年,程亞楠第一次見到梁女士。那時的梁女士孕15周,仔細詢問病史后得知,梁女士曾有過兩次流產史,分別在孕6個月、孕19周時自然流產,兩次重創讓梁女士和丈夫在孕育生命的路上備受打擊。2020年,梁女士欣喜地發現她再次懷孕了,但孕檢時卻查出前置胎盤、宮頸機能不全的情況。
宮頸機能不全又稱宮頸內口閉鎖不全、宮頸口松弛癥,是指妊娠期在無宮縮的情況下,宮頸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過早擴張、變短或軟化,無法維持妊娠最終導致流產或早產。
得知這一情況的梁女士再次跌入谷底,難道自己又要再次失去這個孩子?就在全家彷徨無助的時候,夫妻倆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接診的程亞楠醫生悉心安慰前來就診的梁女士,用專業知識為其分析病情,結合個人經驗與最新診療理念,為梁女士帶來了保胎的希望。在程亞楠的建議下,梁女士在我院做了“經陰道宮頸環扎術”,手術很順利,梁女士終于在2021年迎來了她的第一個寶寶。
2022年梁女士又懷孕了,在孕19周她再次來到我院找到程亞楠醫生提出了同樣的請求——“請幫我保住這個孩子”。梁女士說自己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她相信醫學,相信醫生。這份信任讓程亞楠也深感欣慰,她堅定地回答:“我們會幫助你。”
但這次卻不像第一次那樣簡單,由于住家條件的限制,梁女士第一胎早產臨產時沒有及時拆除環扎線,導致宮頸裂傷,這不僅是加重宮頸機能不全的因素,也是再次宮頸環扎術的難題。所以宮頸的環扎和修補一樣都不能落下。經過程亞楠和醫護團隊的細致的術前檢查以及精湛的技術,手術再次成功了,2023年梁女士迎來了她的第二個寶寶。
然而故事到這還沒結束,今年,梁女士又懷孕了,孕15周時她懷著5年前的欣喜與期待,再次來到我院找到程亞楠醫生,相信專業負責的程醫生及其團隊會同樣守護第三個寶寶的平安健康出生。
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在讓程亞楠倍感欣慰的同時也深感責任的重量。由于前兩次生產時都沒有及時拆除環扎線,導致宮頸一次次裂傷,并且通過檢查發現剩下的宮頸長度縫合后不足以支持增大的子宮成長的胎兒,這讓第三次手術更加棘手。最終經過多方研判,并結合梁女士個人情況,在醫患雙方溝通下,由產科劉艷主任、程亞楠以及魏國宏醫生共同為梁女士進行陰道高位環扎+宮頸修補。通過修補陳舊裂傷,重建強有力的宮頸,一步步一層層精細化加工,一針針一線線精湛技術的疊加鑄就了“硬氣”的現場。手術很順利,梁女士平安出院,她說不管結局如何都很感謝醫生的幫助。程亞楠囑咐她雖然是孕早期,但接下來還有很多事要做,很多情況要觀察,一切都不能大意。整個產科團隊也會竭盡全力,和梁女士一起挺過艱難的孕期,幫助她順利產出健康的寶寶。
作為一名患者來說,是什么原因讓他一次又一次去選擇來到同一個醫院,找到同一位醫生,將孕育新生命這么重要的事情放心交在他們手里?我想除了優質的服務,就是有“底氣”的醫生、有實力的醫院。每一個新生命誕生的背后,都有太多太多這樣令人動情銘記的故事。我們有幸成為這些故事的見證者,更欣慰于讓每一個故事都圓滿無憾。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